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啸
秋雨初霁,清风送爽。明亮的教室内,一枚枚军功章在英雄的胸前熠熠生辉,每一道光芒,都在无声诉说着那一段段深埋在岩层之下的热血岁月。“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,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。少年强则国强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,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……”9月19日,一场动人的交流活动在成武县孙寺镇初级中学举行。“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”、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崔道虎回到母校,以朴实而坚定的语言,向师生们讲述了自己三十年来坚守大山、为导弹“筑巢”的故事。
入伍三十载,崔道虎始终以努力学习、不断提高本领素质作为不懈追求,学会了各类不同的操作技能,练就过硬的技能和精湛的技术,赢得“全能军士”的赞誉。他带领技术攻关小组,先后研制出”自动除锈机”“钢板自动冲孔机”等设备,革新发明31项科研成果,改进创新5项工艺工法,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。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,更大大降低了施工作业风险。
展开剩余73%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,中央宣传部、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名“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”,崔道虎名列其中。
重返母校,一身戎装的他步履坚定、眼神温暖。校园面貌虽新,但深植于心的母校情愫,却一如往昔,真挚而深沉。
年少时的崔道虎,也曾坐在同一间教室,目光懵懂却心怀远方。30年前,他怀揣儿时梦想报名参军,成为原第二炮兵部队(即现在的火箭军)的一员。“只听说是发射导弹的部队,当时心里别提有多美。”崔道虎觉得自己也能像电视里演的那样,喊一声“321点火”,按下按钮、导弹发射……
然而真正走进部队、踏入阵地,他才明白自己的使命,是在不见天日的山腹之中,锻造守护和平的盾牌。第一次走进阵地,是在大山深处,交错纵横的通道,机械轰鸣,官兵虽满身泥灰却目光如炬。班长对崔道虎说:“咱们虽然看不见导弹飞天的那份荣耀,但每一块构筑的阵地,每一条铺设的电缆,都是在为祖国的安全筑起钢铁长城。”
三十年来,崔道虎和战友们转战大江南北,穿梭于无数座无名山岭,先后参与完成30多项阵地建设任务,足迹遍布数十个省市。
教室内,同学们凝神静听,一次次用热烈的掌声回应这位学长带来的感动与震撼。在随后的互动环节,学生们踊跃提问。“军营生活苦不苦?”“听了您的事迹,现在也想报考军校。”
初二学生李慧说:“没想到榜样离我们这么近。原来不只是上战场才算军人,每个岗位都是战斗,这更激发了我对军营的向往。”
“军旅生涯教会我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坚韧和担当。”对于向往军营的同学,崔道虎鼓励他们:穿上军装就扛起了责任。这份责任,是对国家的忠诚、对人民的守护、对战友的承诺。今天我回到学校,也是一种感恩回馈。我希望把我的经历分享给你们,也希望将这种艰苦奋斗、勇于担当、爱国奉献的精神,能够传递给你们。只有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远大志向,并为之不懈努力,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与时代使命的同频共振,成就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精彩人生。
梦想不一定轰轰烈烈,它更常常藏于平凡的坚守与日复一日的奋斗之中。
“未来的中国,需要你们用知识和智慧去建设,需要你们通过学习探索自己‘要成为怎样的人’,为国家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崔道虎寄语母校学生,做好每个“第一次”,通过初次尝试为今后的每次进取铺路;珍惜每个“不会做”,让难题成为你成长进步的动力、阶梯;坚持每个“我可以”,相信自己的潜力超乎想象,勇于做出一切尝试。
干惊天动地事,做默默无名人。今年9月3日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。崔道虎守在屏幕前,看着铿锵有力的阅兵式、新型武器装备,心潮澎湃、久久难平。
“家乡的热土哺育了我,革命老区的精神滋养了我。”崔道虎说,从一名“普通士兵”到“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”,他的成长进步、所取得的一切成绩,其源头活水都始于这片梦想的起点。
军地携手,鱼水情深。菏泽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,始终传承着拥军优属、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。
伯乐故里,秋雨初歇。崔道虎的故事,正如一缕缕阳光,照亮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,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与梦想。
发布于:山东省短线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