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郊区未来升值机会较小,非自住可以考虑尽快变现。
当然,谈到这个话题之前,需要明确几个定义:
一是上海郊区的高密度产品,即普通70年产权的中小户型住宅,别墅等低密度产品相对稀缺所以具备竞争力;
二是厘清“该卖”与“卖出满意价格”之间存在落差,业主可以尽快行动但不代表“不惜一切代价”地估售。
明确上述两个定义之后,可以进一步论证上海郊区为什么要卖房的话题。
首先看供给侧。
上海郊区过去十年的过度供应,加上产品过于同质化,通过几个关键词可见一斑:一是“高房价导致的外溢需求”,二是“7090政策导致的90㎡三房为主”,三是“力推五大新城的郊区土拍上量”,所以上海郊区供应天量且结构单一。
其次看产品迭代。
随着7090政策退出,也随着《好房子建筑规范标准》确定推出,未来在产品建设上的硬性规定,可能目前的存量产品“大部分不合格”,随着新房将以“全新”态势入市,两个时代的产品就不是阶梯差价的问题,诸如高层在当下得房率70%与未来的90%甚至更多面前,没有竞争力,何况与二手房竞争的是乌泱乌泱的其他所有二手房。
第三看需求。
目前的上海楼市呈现“市区高密热低密冷&郊区低密热高密冷”的分化现象,郊区的高密度中小户型作为外来刚需购房者的主战场,这两年刚需受制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拖累,荷包损失不小所以对未来预期有限,倒是市郊大户型因为稀缺所以成为在地改善家庭的首选。
第四看置换链。
因为上述提及“市场不振以至于卖不到业主满意的价格”,导致郊区楼市在转攻供应量有限的中大户型改善型产品时候,也会面临“因为卖不掉,所以买不进”的连锁反应,所谓卖不掉就是受制于成交价格,导致了“主力产品的刚需购房者不接盘,热销产品的改善购房者被拖住”,双重尴尬。
综上,郊区除非是中大户型或低密度类别墅,就算卖不掉也可以原地改善,其他的“刚需型、中小户型、投资目的”都需要尽快脱手,但在目前普遍的挂牌量密集市场中,《怎么卖出》又是一个技术问题,甘于以砸盘的悲壮态度毕竟是少数
短线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