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沙凌晨的93次空袭和炮击,让特朗普口中的“和平协议”听起来像个冷笑话。他那边刚感谢完以色列为“释放人质”而“暂停”轰炸,这边加沙媒体办公室就在10月4日清点出了70具新的尸体。
这盘棋,味道不对了。
黎巴嫩的真主党嗅到了危险,直接捅破了窗户纸。他们那位叫纳伊姆·卡西姆的领导人,对着哈马斯喊话,说特朗普那个所谓的“20点计划”处处是坑,以色列在战场上用种族灭绝和饥饿都没拿到的东西,现在想穿上西装,在谈判桌上拿走。这话说得一点情面都不留,却也实在。
美以两边催得像是火烧眉毛,内塔尼亚胡甚至放话,希望“未来几天内”就看到所有人质获释。计划里写得清清楚楚,72小时内,哈马斯要交出所有活人和遗体。这个时间,对于发号施令的人来说,可能只是笔尖一划,但对执行者而言,却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人质不是仓库里的货物,贴着标签,码得整整齐齐。为了安全,关押地点肯定得不停变换,而且绝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哈马斯需要时间去重新联络、核实、集结,这都合情合理。
更头疼的是那些遗体。经历过无数轮轰炸,有些可能还埋在废墟下面,挖出来就需要时间。挖出来后,如果遗体残缺不全,甚至面目全非,身份核验更是难上加难。这不是慢,而是不能错。
今年2月那次停火,哈马斯就因为匆忙中移交错了遗体,以色列当场翻脸,撕毁协议,战火重燃。那个教训,想必还刻在骨子里。现在美以故技重施,用时间步步紧逼,很难不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就等着哈马斯再出一次错,好名正言顺地把桌子掀了。
说白了,人质是哈马斯手里最后一张,也是最大的一张牌。一旦这张牌打出去了,哈马斯就彻底失去了和以色列谈判的筹码。到那个时候,什么协议,什么承诺,可能都会变成废纸。这种“过河拆桥”的戏码,美国和以色列在过去几十年里,演得还少吗?
所以,真主党的警告,更像是一句残酷的提醒:别光看着对方递过来的橄榄枝,也要警惕枝叶后面藏着的刀。在这场血与火的博弈里,任何一丝天真,都可能万劫不复。美以或许真的想要人质回家,但他们可能更想要的,是一个再无束缚,可以彻底放开手脚的加沙。
短线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