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失败,其中第二次尤为令人惋惜。
中国的解放军战斗力非常强,自从1946年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内战以来,几乎战无不胜。
原本看起来很强的国民党军队,最终却被打理得毫无招架之力,最后只能逃到了台湾那个小岛上苟且偷安。
在朝鲜战争、中印战争以及中越战争中,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表现得非常英勇。在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里,解放军从未在主要战场上输过,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和不屈的精神。
从建国后开始算起,在三次局部战役中,中国人民解放军都遭受了惨重的失败。其中,第二次战役尤为艰难。
第一次挫折:金门战役,让叶飞将军心痛至今的记忆
1949年,当解放军渡过长江的时候,毛主席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《七律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。其中有两句非常著名: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”
渡江战役之后,解放军大军一路南下,国民党军队根本无力抵抗,四处逃窜的情况比比皆是。
1949年10月,中央计划进攻台湾。
要想进攻台湾,首先要控制住金门这个台湾的门户。
三野的任务到了三野的头上,当时在福建厦门的,是三野的第十兵团,司令员是擅长进攻的叶飞将军。
叶飞把任务分配给了第二十八军和第二十九军,一共七个团,由代理军长萧锋负责指挥。
如果是玩陆战游戏,叶飞一定不会有任何压力。
不过,要进攻金门岛得坐船过去,因为最近的地方也有7.5公里远。
攻打金门原本是计划好的,但遇到了两大难题:一是海军实力还不够强大,二是金门随时可能得到国民党海军或是美国军舰的支援。
原定10月18日开始行动,可沿海的船只被国军搞得很乱,渡海的船不够用,只能从别的地方调船过来。
攻打时间推迟到了10月24日。
晚上八点,进攻开始了。
当时风力三四级,潮水上涨,夜色漆黑。由于训练不足,准备不够充分,沟通也不顺畅,导致协作效果很差。
终于快要登岸了,潮水开始退去,这时国军发起了攻击,导致一些解放军战士受伤。
虽然244团、251团、253团的部队先后登陆,但是他们在那边没有统一的指挥,互相之间也没有像样的协作。当时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人数打自己的仗,不等待,不犹豫,向前猛插。
在这种想法的引导下,进行的穿插效果不大。
穿插需要一定的条件,比如要有统一的指挥,最好熟悉路线。但他们没有这些条件。
于是,解放军一登陆就遇到了敌人的强烈反击。随后,在胡琏的指挥下,敌人又派出了空军和海军对登陆的部队和船只进行了猛烈攻击,解放军遭受了很大的损失。
解放军战士虽然很英勇,但最终还是输了一场大仗。
在金门岛的战斗中,国民党军队大约损失了9000人,主要是伤亡人员。而解放军也有大约9000人被消灭,其中大多数是阵亡,少数被俘。
这次的失利让解放军受到了很大的挫折,自信心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,这件事成了叶飞心里永远的伤痛。
总的来说,中国的海军实力还不够强大,训练也不够充分,准备也不够充分。
后来,粟裕亲自负责进攻台湾的事情,但朝鲜战争爆发后,这个计划只好暂时搁置。
第二次挫折:在朝鲜战争的第五次战役中,彭德怀感到非常无奈。
1950年6月25日,朝鲜战争突然爆发。
中国在七月份迅速采取行动,成立了东北边防军。他们的目的是提前准备,防止美国越过三八线。
朝鲜人民军原本打得挺不错,可到了1950年9月15日,以麦克阿瑟为首的16国联军在仁川港成功登陆,情况就变了。
从这一刻起,局势发生了剧变。朝鲜人民军被分割开来,前后失去联系,补给线也被切断,最终遭受了重大失败。麦克阿瑟不顾中国的警告,于十月初悍然越过三八线,他的野心显然没有止境。
于是,毛主席和大家商量后,觉得该出兵朝鲜了。
最终,指挥朝鲜战役的人选确定为彭德怀。
到了十月底,几支队伍首批进入了朝鲜。按照整体战术安排,他们白天行军,晚上休息,并进行多种机动战斗。
不得不说,彭德怀确实是一位军事奇才,在抗美援朝的前三次战役中,他带领志愿军取得了连续的胜利。
到第四次战役前,彭德怀开始犹豫了。因为补给线太长了,美国军队经常轰炸补给线,这使得军人们所需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运送变得非常困难。
然而,朝鲜人、苏联人以及国内的领导人,都希望能够趁胜追击。最终,彭德怀决定继续前进,甚至越过了三七线。
表面上一切都显得很美好,但实际上,非战斗性减员现象严重,很多人因为寒冷和饥饿而死去。
在砥平里战斗之后,志愿军有条不紊地撤退到了三八线附近。不过,这次撤退是主动进行的,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任务。
从1951年4月22日开始,朝鲜战争进入了第五次战役。当时,三兵团和十九兵团的武器装备稍微先进一些,人数也比较多,非常自信。
可还是有点大意了。
在李奇微和范弗利特等人的配合下,这次战役非常艰难。
最后,虽然完成了主要的防御任务,但是,牺牲非常大,大约有7.5万人伤亡,被俘虏1.5万人左右。
彭德怀觉得这可能是他一生中的四大失败之一。
他心里很犯愁,补给跟不上,装备和弹药也比不上美国人,虽然没输,但伤亡太大了,差不多是淮海战役伤亡人数的一半还多。
这支军队的名字叫中国人民志愿军,实际上就是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。
在中越战争的一场战役中,经历了一次失败。这次失败对参战的将士来说,既是挑战,也是教训。战场上,双方激战正酣,局势瞬息万变,失败的背后有着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。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,但这次经历也让人们更加明白了战争的残酷与复杂,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团结一心、勇往直前的决心。
时钟的指针挪到了1979年。
当时的越南行为十分嚣张,不仅对国内的华裔百姓进行了各种压制,而且对我们边境的民众也经常骚扰。
在过去,越南和苏联的位置一个在南一个在北,对我们形成了一定的压力。而且,他们还攻击了我们的朋友柬埔寨,并且把金兰湾租给了苏联作为军事港口。
这兄弟得好好教训一下了。
于是,1979年2月17日,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了。
这场战役分为两部分,西线的总指挥是杨得志,东线的总指挥是许世友。
西部进展不错,东部则遇到了不少难题。
然而,在实力的巨大差距下,东线部队依然不断前进,完成了多项任务,甚至攻克了越南首都河内的北大门谅山。
任务已经完成了,下一步就是往回撤退了。
撤离的时候,出现了大问题。
起初,50军150师能够按原计划安全撤退,但50军的一些指挥官觉得,在撤退的同时清理一些地方势力,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。
因此,撤退路线从安全稳妥变成了有些冒险。
很遗憾,50军150师448团遇到了越军的伏击。当时,448团急于撤离越南,战斗意志不那么坚决。越军伏击后,又调来增援,将448团包围。
没办法了,团领导让大家分散突围,但效果不是很好。统计结果显示,最后有90多人牺牲,500多人失踪,200多人被俘虏。
在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,有一幕特别惨烈,一个团几乎损失了半数兵力。
这次战斗的失利,不仅因为448团自身的问题,还与上级指挥失误有关。之前指挥上的错误导致了现在的困境。后来,军里的工作组建议448团自己突围,却没注意到敌人兵力的增加。
知道真相时,已经来不及了。
第三次失败,解放军的前两次都比这次惨重。不过,问题在于这次的损失太大了,打得很不痛快,差点全军覆没。
这让人忍不住感叹。
后来,由于那件事,两位副军长都被降职了。
短线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